我去澎湖旅遊兩次,到每個島嶼都租機車環島細觀,也照了不少像,但都未靜下心來慢慢整理,現在退休了終於費些心思、有系統的整理出來,供作回憶,並與友人分享!
澎湖沒有工業,農業只有小面積的種植,漁業在港口看到的漁船也不多,且澎湖群島地勢平坦低矮,澎湖本島最高的拱北山海拔只有52公尺高,澎湖外島最高的望安鄉大貓嶼海拔也只有78.9公尺,無法形成地形雨。
澎湖的道路乾淨,車輛也不多,騎著機車看藍天碧海黃沙,微風拂面,心情輕鬆,煩惱盡拋腦後,真是渡假、情侶旅遊、攝影的好地方,所以我說:浪漫澎湖!
澎湖縣地圖
澎湖簡介
澎湖縣由90個島嶼所組成,在低潮時的總面積為141.052平方公里,其中以澎湖本島最大(馬公市及湖西鄉),其次為西嶼鄉、白沙鄉,另外還有望安鄉和七美鄉共1市5鄉;澎湖縣花為天人菊,縣樹為榕樹,縣鳥為小雲雀。
澎湖又稱菊島,為什麼呢?這要從天人菊說起!天人菊原生長於美國南部,在台灣分佈於澎湖及台灣北海岸,花的顏色為橘紅色、花緣為黃色,主要的花期在夏天。
天人菊因生長於海邊,受海風日曬及風吹雨打,但不需照料,給人一種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印象,故天人菊被選為澎湖的縣花,亦象徵著澎湖民眾在惡劣的環境下仍不屈不撓與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澎湖也獲得「菊島」之美稱。
現在就從澎湖最大的本島 (馬公市及湖西鄉)看起吧!
馬公市的景點
馬公港
馬公港
台華輪(往返台澎的客運船)
南海遊客服務中心
要前往南海各島(桶盤、虎井、望安、七美),須到南海遊客中心等船。
四眼井
位於馬公鎮中央街北端的「四眼井」,約開鑿於明朝中葉,距今約四百餘年,其井深約5.6呎,直徑約2公尺,逢旱仍不乏水,因水質清涼而成為古人之飲用水。
篤行十村
篤行十村建於明治36年(西元1903年),原本是「澎湖要塞司令部」與「澎湖島重砲兵大隊」的官舍群,戰後便改建為軍官眷村。這小村裡出生了潘安邦、張雨生兩位有名的民歌手。其中潘安邦最著名的成名曲「外婆的澎湖灣」紅遍華人角落,於是澎湖縣政府斥資整修篤行十村,保留了潘安邦、張雨生小時候的故居,展示有關資料,戶外更特別安置外婆雕塑銅像,展現「外婆的澎湖灣」的純樸意象,吸引不少觀光客。
西瀛虹橋
「西瀛虹橋」又名彩虹橋,位於澎湖馬公市的觀音亭休憩區內。早晨是晨泳的好去處,夜幕低垂,虹橋則會點上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彩霓虹光,繽紛的色光倒映在水面之上,七彩波光閃爍在粼粼的水面,非常浪漫,是情人們的約會聖地。▼西瀛虹橋(彩虹橋)
西瀛虹橋也是每年澎湖花火節的舉辦地點,在岸上欣賞夕陽餘暉灑落水面,夜晚時分一陣巨響,璀璨而耀眼的花火閃亮夜空,與戀人一同仰望星空,共譜盛夏最美麗的戀曲。
▲花火節施放煙火
▲散場時看到滾滾人潮
▲造型像船的商場
▲馬公名產 ▲
湖西鄉的景點
湖西鄉是澎湖縣的一個鄉,與馬公市同位於澎湖本島上。
風櫃洞
風櫃洞位在風櫃半島的尾端,沿海盡是發達的柱狀節理玄武岩,由於海浪長年的沖擊,形成了狹長的海蝕溝及海蝕洞,另外風櫃浪濤聲、水柱噴潮、海水抽吸聲等形成了三大奇觀。
林投公園
林投公園位在湖西鄉的林投村海濱,擁有一公頃的木麻黃人造林,民國46年正式成立林投公園風景區,為澎湖本島唯一擁有綠地景緻的風景區域。
林投公園遷罟
山水沙灘
「豬母落水」為山水的古稱,其說法是:有一隻母豬被大章魚從沙灘抓下海,所以稱「豬母落水」,光復後改為「山水」。岸邊沙灘潔白、海水清澈,是遊客玩水的好地方。
菓葉日出
菓葉位在澎湖本島的最東端,是一個相當傳統純樸的聚落,因早期種植大量的菓葉樹而得名,最著名的為晨曦美景,「菓葉日出」即是澎湖古八景之一。在觀日亭或沙灘上欣賞日出美景,有時還可看到台灣的玉山。
菓葉觀日樓
北寮奎壁山
奎壁山遊憩區是一座陸連島,山頂上的日出及日落景色相當迷人,「奎璧連輝」是澎湖八景之一。奎壁山的東方有座無人島「赤嶼」,漲潮時奎壁山和赤嶼各為獨立的島嶼。每逢退潮時,赤嶼和本島之間會現出一條長約500公尺的礫石步道,步道兩旁仍是海水,遊客可在退潮時前往觀察兩側潮間帶的海洋生態,進行踏浪、拾貝等活動。但需先行查詢漲退潮時間,以免受困在赤嶼島。
▼奎壁山的地質
蛇頭山古戰場
蛇頭山因為其地理位置剛好與北岸的金龍頭共同守護馬公灣,成為兵家相爭的古戰場。現在分別有法軍千人塚及日軍松島戰艦沈船紀念碑等歷史性建築見證蛇頭山的烽火歲月。
虎頭山
青螺虎頭山海拔高度為29.47公尺,虎頭山的知名度比不上奎壁山風景區,但來這裡的遊客都對虎頭山的源始、荒涼及強風印象深刻,虎頭山「風之谷」之名不逕而走。就在這人煙稀少的地方,我看到怵目驚心的畫面!
▼誰的餿主意﹖濫取珊瑚填海造地,漁類棲息地徹底破壞,真是生態浩劫!
▲在虎頭山看到堆積成山的珊瑚礁!
▲這不是沙灘,全是粉碎的珊瑚礁!
菜園休閒漁業區
為澎湖地區新興的旅遊方式,以海為田、圈養放魚為牧,形成海洋牧場。旅客們可乘船至海洋牧場,體驗釣魚及品嘗美味的炭烤鮮蚵。
中屯的景點
中屯風力園區
中屯原為四面環海小島,處於湖西、白沙之間,後來分別興建了永安橋跟中正橋,連接白沙、中屯、湖西的交通,加上跨海大橋的興建,才將馬公、湖西、白沙、西嶼四個鄉市連成一體。
白沙嶼(鄉) 的景點
後寮碼頭
▲午後的後寮碼頭,竟然空無一人,奇怪耶!
仙人掌冰、仙人掌果汁
仙人掌是澎湖島嶼普遍可以看到的野生植物,仙人掌製成的冰及果汁更是澎湖獨特的名產,來到澎湖怎麼能錯過野生的好滋味呢?
▲仙人掌花及果實
仙人掌冰淇淋
通樑古榕
通樑古榕位在白沙島西邊的保安宮前,鄰近跨海大橋,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樹齡歷史,約有九十多條的榕樹氣根,當地民眾稱之為神木,樹下設置有石桌椅供民眾休憩乘涼。
▼榕樹頭
澎湖跨海大橋
澎湖跨海大橋連接澎湖群島之中的兩大島,白沙島與西嶼島,於1965年開始興建,1970年完工正式通車,建橋之初長度約為2,160公尺,在當時是東南亞第一座深海大橋,是澎湖本島交通主要幹道。
西嶼(鄉) 的景點
二崁古厝
二崁古厝位在澎湖西嶼鄉,為陳氏家族所有的古厝,建於民國前一年,歷經兩年才完工落成,是一座融合閩南風情及二崁特色的「兩落八櫸頭」閩南式大厝,用在地的咾咕石及玄武岩作為建材,並裝飾有彩繪磁磚、石木雕刻、泥塑及交趾陶等傳統工藝藝術,莊嚴簡樸卻不失當地特色,經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
二崁公共廁所
▼(不失幽默)
▲
取名WC香公所
▼有名的清心飲食店,是蔣經國民間好友開的。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日據時期為了解決西嶼及馬公間的海上交通,決定在大菓葉海邊闢建碼頭,當時就在柱狀玄武岩所在的位置開挖石塊泥土去填海造港,才意外地讓這片柱狀玄武岩露臉,而大菓葉港如今也已經廢棄。
柱狀玄武岩,是因為海底下熔岩爆發後遇到海水快速冷卻收縮,凝固成六角狀的玄武岩,之後因為地形上升浮出海面。這種地形在澎湖很容易看見,最有名氣的就是桶盤嶼的柱狀玄武岩,要坐船出海才能看到,大菓葉玄武岩因交通方便,所以成為遊客常來之處。在大菓葉柱狀玄武岩下方有一略微低凹的草地,積水時會形成水窪,柱狀玄武岩的倒影映在水中,十分漂亮。
西嶼西台古堡砲台
西嶼西台位於西嶼鄉外垵村東方,光緒13(西元1887年)年所建的海防砲台遺址,砲台內部隧道四通八達,三面懸崖峭壁,堡內通風且採光良好,而兩旁磚砌的房間是官兵起居的場所。是澎湖現存最完整的古砲台也是規模最浩大的一座,已列為一級古蹟。
西嶼西臺古堡
西嶼風光
▲ 仙人掌冰淇淋
小門嶼的景點
小門嶼地扼白沙與西嶼間的吼門水道,有吼門之珠稱號,俗稱跨海小橋的小門橋與西嶼相接,為典型的玄武岩方山型小島。
小門地質展示中心
小門地質展示中心位於小門風景區入口處,於民國89年4月興建,民國90年4月完工,隸屬於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屬於典型方山地貌的小門嶼,其地質景觀特殊,為澎湖地形的縮小版,特殊的天然景觀,除供觀賞景觀和遊憩外,也宣導環境永續理念,為學校舉辦戶外教學之最佳景點。
鯨魚洞
鯨魚洞位於西嶼鄉北端的小門嶼上,受海蝕作用而形成巨大海蝕洞,鯨魚洞因為地形外貌酷似鯨魚,故稱為「鯨魚洞」,在洞中可以聽海濤怒吼。
吉貝嶼的景點
吉貝嶼因島嶼形狀宛如一枚螺貝漂浮在海面上,因此先民取名為「嘉貝嶼」,後期以諧音改名為「吉貝」。行政區屬澎湖縣白沙鄉,吉貝嶼位於白沙島北方約5.5公里,全島面積約3.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10公里,為澎湖北海中最大的有人島,全島地勢東高西低,由海積地形組成的沙灘及沙嘴,為本島最大的地形特色,島的四周有許多大小石滬聚集,總計約有八十餘座。
吉貝沙尾
吉貝沙尾呈現一彎優美弧形迤邐入海,由西崁山向東南方延伸,學名稱為『沙嘴』,全長700餘公尺,最寬處200公尺,這片沙灘主要由珊瑚與貝殼碎片風化成細沙,海水受到風化貝殼的過濾,呈現一片由清白、碧綠而湛藍的顏色,景致十分迷人。
吉貝海上樂園
吉貝海上樂園位在吉貝沙灘上,提供香蕉船、水上摩托車及拖曳傘等活動項目,還有餐廳和住宿空間。
吉貝西崁山
西崁山高約18公尺,為吉貝島上最高的山,漲潮時可遠眺目斗嶼、姑婆嶼、鐵鉆嶼,退潮時也可清楚展望散佈在吉貝嶼周圍的的石滬和潮間帶,為吉貝嶼觀賞日落的最佳地點。
西崁山燈塔
吉貝國小
吉貝嶼石滬
吉貝嶼是石滬的原鄉,吉貝嶼海域石滬密佈,有88座之多,佔澎湖縣574座石滬的七分之一多,居民利用潮間帶,以玄武岩和珊瑚礁所砌築的捕魚陷阱,是先民智慧的展現,也是吉貝嶼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觀!
大灣底的「坪仔北」石滬
一客不夠,再來一客仙人掌冰淇淋
吉貝嶼的大漂流木
吉貝嶼少有樹木,但在西崁山至石滬教室的海邊,竟然有兩株粗大的漂流巨木, 相隔2公里,研判是從大陸漂來的,可以點綴一下吉貝海邊風光!
▲長約17公尺的漂流巨木!
▲粗約3米、長約10米的漂流巨木!
吉貝港
觀景樓
觀景樓是以幾片立牆及廊道所構成,牆的上半部是用吉貝當地的咾咕石加以切片的手法,下半部用黑色石頭的作法,為「見光半截」之傳統作法。
吉貝的白水木樹
白水木樹別名:白水草、銀毛樹,原產地:亞洲熱帶、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熱帶澳洲及太平洋諸島。台灣產於恆春半島、蘭嶼、小琉球、綠島的海濱珊瑚礁、沙灘上。白水木樹能耐鹽分、抗海風、樹型優美、蟲害又少,為理想的海濱園景樹之一。
吉貝嶼的蔬菜種植
吉貝嶼島小風大又乾旱,蔬果種植不易,居民克服困難,採小面積、並用石砌牆擋風,還是有不錯的收穫!
桶盤嶼的景點
桶盤嶼位於澎湖本島西南方,面積約0.4平方公里,行政區劃屬馬公市。在馬公市中心西南方約七公里處,約20分鐘船程。因外型像倒蓋的臉盆,故稱桶盤。是個標準的方山地型,四周都是柱狀且有排列整齊的玄武岩環繞,住在這裡的居民不多,大約20幾人。
桶盤嶼是典型玄武岩方山地貌,地質資源豐富,已公告為地質公園!
▲從虎井嶼看桶盤嶼 ▲海上看桶盤嶼
全島由節理分明的玄武岩石柱羅列環繞而成,能登陸又實地走完一圈的遊客不多!在
大部份無路的情況下,本人實地環島一圈!
大部份無路的情況下,本人實地環島一圈!
▲豪雨造成玄武岩柱崩塌!
虎井嶼的景點
虎井嶼是澎湖群島的第七大島,位於桶盤嶼的西南方約一海里處,與馬公市的距離約為七海里。虎井嶼是東西向的狹長小島,西山是虎井嶼西側的平闊方山,平台東側的垂直玄武岩節理也相當可觀,北西山可能因為有人為堆出的土丘,標高有57公尺 ,是目前虎井地勢最高處,也是遠眺桶盤嶼最好的地方。虎井西山可騎機車直上山頭,山頭有停車場,這裡的東邊是立有觀音像的小公園,西北邊則可沿小徑走到北西山基點所在的碉堡群。
虎井原名叫「好井」(閩南語虎與好音似),這口井的位置在虎井嶼東端,在清朝雍正年間,曾有部分馬公先民,遷居到虎井嶼落戶,以捕魚為業,發現島上這口井水可以飲用,因而取名「好井」。後來發生小孩不慎落井喪命事件,島上先民因而改口叫它「虎井」,以示那口井是會吃人的「虎」之意,提醒大家去汲水時必須防範摔落井中。
▲虎井嶼的港口
▲從虎井西山山頂看港口及東山
▲虎井西山山頂公園▼
▲西山標高有57公尺,是虎井最高處
▲西山的垂直玄武岩節理也很壯觀
▲在港口往西山山頂的路上跳躍!
穿梭於澎湖各島間!
望安鄉(嶼)的景點
望安鄉是澎湖縣的一個鄉,位於澎湖本島南方海上,介於澎湖本島與七美之間,是澎湖的第四大島,也是澎湖縣面積最大的離島,距馬公半島約18海浬,距七美島約11海浬,搭乘交通船航程約90分鐘,面積約8.47平方公里。望安嶼民眾早期盛行「牽罟」圍捕魚類,所以稱為「網垵」,後來改為「望安」,是文石產地之一,也因綠蠵龜而聞名。
天台山
台山位於望安鄉,海拔53公尺,是望安島最高的山,同時也是澎湖島的第三高山。由於天台山所在地理位置的優勢,加上地質與海水能量的釋放與運作之下,產出珍貴的文石,在層層雅緻的岩石紋路當中,可看出玄武岩精巧樸實之美。站在山頂上,美景盡收眼底,四周草原平坦為一天然牧場,西側海濱亦為天然海灣。
▼天台山頂的仙人掌及天人菊花正盛開!▼
▲天台山頂往下瞭望的景觀 ▼
▼無人島的燈塔
中社古厝(花宅)
中社古厝舊名「花宅」,因社區中央有一突起的小丘(在曾家古厝的後方),從外海遠眺,高低山丘環繞,宛如花瓣中的花心,先民乃將其命名花宅。民國35年以其位置在望安島中央,因此改名為中社村,在中社的聚落內,仍見不少屋宅門牌是花宅。中社有300年以上的歷史,民國六十年以後有許多住民遷至馬公及台灣,所以原本150餘間的古厝在後期因無人使用亦未曾改建,形成今日的古厝林立卻大多頹倒的畫面,電影「桂花巷」選擇在此拍攝。中社古厝大多是典型的閩南式三合院建築,以咾咕石為主建材。2003年「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WMF)公布世界100個瀕臨危險的文化遺址,中社村被列入守護計畫名單中,結果澎管處在中社鋪設了瓷磚觀光路,破壞了原始的古樸,現已經行政院文建會登錄為「古厝保存區」。
中社古厝舊名「花宅」
中社古厝鋪設了瓷磚觀光路,破壞了原始的古樸。
▲花宅的古井 ▲咾咕石為建材,堆砌的圍牆。
電視劇「桂花巷」在此拍攝
望安島的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
七美鄉(嶼)的景點
七美鄉在北回歸線上,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全島總面積約6.99平方公里,周圍海岸線長14.4公里,以面積比較,為澎湖群島第五大島。清代初期稱為「南嶼」或「大嶼」,至民國33年由「望安庄」分出,成為「大嶼庄」,1945年改為「大嶼鄉」,後為感念七美人貞烈動人的事蹟,於是改名為「七美鄉」作為誌念。七美嶼為一被切割之方山台地,因流水作用與地質岩性,在北側西湖村與西側平和村形成河谷地形,整個島是東北高西南低的傾斜台地。島上充滿了火山熔岩凝固的玄武岩,有柱狀節理、板狀節理與放射狀節理。綿延的熔岩臺地形成多種海蝕地形,為七美的「自然寶藏」。
七美人塚
七美人塚在七美鄉,相傳明朝時,倭寇從七美的南邊海岸登陸侵襲,當時島上的男人都出海捕魚,剩下老弱婦孺,其中7位女子正在井旁洗衣,因不甘受辱相偕投井自盡,事後鄉人用土填井,後來長出7棵枝葉茂盛的香楸樹,長年保持翠綠清香。
雙心石滬
雙心石滬位在七美頂隙的地方,又稱為「頂隙滬」,特殊又浪漫的心型,吸引廣告影片前來拍攝取景,也成為澎湖觀光行銷的重要景點之一。石滬是當地傳統的捕魚設施,是由玄武岩及珊瑚礁所築成,製作過程相當不易,石滬是用自然工法堆砌,無黏著媒介,通常要動員數人用上數年的時間方能完成,在冬季時利用漲退潮來捕捉甕中之漁,雙心石滬每年皆會進行維修。
▲七美嶼燈塔是湖群島最南端的燈塔,也稱為「南滬燈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