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黃山迎客松

      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兩遊黃山,讚嘆說: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後人據此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本人也走過五嶽及黃山,對前述之評語非常認同。黃山1982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6年黃山被評選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且是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嶽風景區;199012月黃山風景名勝區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4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攝於黃山光明頂(海拔1860公尺),背景為蓮花峰


 ▲位於黄山始信峰景區的「探海松」(又稱小迎客松),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樹齡約500年。

  當年中共領導人鄧小平以75歲高齡,徒步登臨黄山,曾在此處合影留念,此觀景台稱為偉人台(又稱小平台)。
   
    黄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温泉」四絕聞名於世,而人們對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鍾。黄山松是松科松屬的常綠喬木,分布區域達台灣、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其外形與華北、西北的油松極為相似,過去一直被當作油松。1936年植物學家們來到黃山實地考察後,認為黄山松針葉短、微細,樹脂道的數量、位置與油松截然不同,是一新種,就以黄山來命名這一樹種,定名為「黄山松」。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鈞等考察和鑑定,發現黄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於是將黄山松與台灣松合併為一種,改學名為PINUS TAIWANENSIS,仍保留「黄山松」這一中文學名。

    黄山之美始於松,黄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黄山自然環境有着很大的關係,黄山松的種子自然掉落或被風吹到花崗岩的隙縫中,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有的生長在峰頂、有的生長在懸崖峭壁、有的生長在深壑幽谷,許多松樹貼岩壁生長,只能向凌空的一邊發展。人們根據它們不同的形態和神韵,分别取了貼切自然又典雅的名字,如迎客松、鳳尾松、連理松、夢筆生花松、龍爪松、團結松等。其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迎客松」了!
                 黄山松生長的環境

         西海大峽谷棧道是黃山景區新開發的景點


    黄山迎客松屹立在黄山風景區玉屏樓的青獅石旁,海拔1670米,樹高10.2米,胸徑0.69米,胸圍2.05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樹幹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两大側枝展向前方,好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迎客松不僅是黃山的象徵,彰顯不論經狂風暴雨、閃電雷鳴,依舊佇立於顛峰之上,繁榮昌盛。也成了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象徵,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迎賓廳裡,有黃山迎客松的巨幅鐵畫,中國國家領導人多次在鐵畫前與外國客人合影留念;接待國外使者,因此成為人們最熟悉的畫作之一。

         ▲國寶級的黄山迎客松

    黄山奇松是黄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古樹名木800餘株。其中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有103株,隸屬17個科、計31種。其中有54棵古樹名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配有專人負責看護,這54棵古樹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黄山園林局自1983年起,就為迎客松配備了一位專職特護,對它實行全天候科學守護,三十多年來,迎客松未出現過任何意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